特福佳

知识百科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构建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防范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安保文化习惯,是建设绿色安全实验室的基本保证。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培训机制、督查机制、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等。

7058ab4ee4aba2c920cb46ebf9b1ceb4

一、组织建设

建立职明确的组织机构,是确保相关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建设和技术支持队伍建设,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来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制度建设

1.国家政策法规

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各单位落实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依据。

2.学校制度

学校制度一般由校级管理制度、院级管理制度、实验室级管理制度等组成。各级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学科特点,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四川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四川大学危害化学品管理办法》等。

三、培训机制

在实验室发生的意外事故中,人为因素占主要部分,据统计,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比例高达88%,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安全防护设施建设

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是安全保障的具体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包括仪器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消防设施、急救设施、个人防护设施、监控预警设施等。安全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查,对已损坏或不能满足防护要求的设施进行维修、升级、改造,对已过期的防护设施及时更新,从而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技防能力。

五、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繁杂多变,涉及地点、人员众多,单纯依靠人工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无地域局限的优势,是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已有高校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培训及考试管理,这样确实为将安全教育覆盖到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而实现实验室人员、实验材料、设备、实时监控等的信息化管理将大大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因此,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实时化等更多管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返回
列表
上一条实验室的建设,怎样设计方案
下一条 实验室引起火灾的原因是什么?